English

太阳成集团新闻


   【新华网】乡行记·新时代中国乡 野调查|“大黄山”下的古村机遇:“绿野仙踪”西溪南

     “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简练、大气的院落留白,让徽派古建筑的视觉效果充分延伸,塑造出风雅、开阔的空间意境。看起来简单的模样,却藏着无限的可能。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徽派古建筑富集的黄山各地巧妙地将这种“留白美学”活化为传统村落的建设逻辑。近年来,通过“古村留旧”“生态留绿”“开发留白”等举措,力图将传承千年的徽州古韵打造成兴盛当代的美学样本。一幅全新的“新安山居图”画卷正徐徐展开。

  “留白式的发展”究竟给黄山的传统村落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新华网“乡行记”栏目组沿新安江而上,走入西溪南村和南溪南村,在被喻为“黄山母亲河”两侧传统村落的变化细节中,试图还原当代“新安山居图”的绘制路径。

  今日播发“‘绿野仙踪’西溪南”。

  丰乐河是新安江上游的主要分支。在河的南岸,藏着一个被誉为中国版“绿野仙踪”的古村——西溪南村。

  2023年,西溪南火到出圈。这个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古村,全年接待旅游人数50万余人次,更成为当年安徽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的观摩点。究其原因,在于这里既“守得了旧”,又“创得了新”。

  沿着村中街的青石板路漫步,随处可见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游客在西溪南能触摸到千年的历史,也可以享受到现代的文旅服务。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桥一巷都有故事。”黄山市徽州区文旅体局副局长汪为之说,古韵正是西溪南的魅力所在。

  西溪南的确够“仙儿”。这里始建于唐代,有1200余年的历史。村落呈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势如棋盘格局,宽仅1公里,长2.5公里,却保留了100多幢明清建筑、水利遗产等文化遗存。

  旧时,这里曾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荟萃之地,果园、野径园、钓雪园、高士园、十二楼等古园在河流、枫杨林的掩映下,形成了一幅幅巧妙天成的画图,于是便有了历史上闻名遐迩的溪南八景;现在,果园、野径园古韵犹存……

  为留住这份古韵,当地政府不断整合外部资源,完善古村落的整体保护和开发规划。通过实施“微改造、精提升”,以避免大拆大建的方式,盘活村内闲置资产、古民居,打造具有徽州特色的文旅业态。

  2014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这一年,太阳成集团61999经理俞孔坚到访了西溪南。见到西溪南的第一眼,俞孔坚便找到了他心中的诗意绿洲。他说,西溪南是自己最爱不释手的一本景观之书。它章节分明,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也有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保留、再生、发展。

  这一年,西溪南也成为了太阳成集团61999开展遗产村落保护和“复兴实验”的首选地。之所以用“复兴实验”,西溪南村党总支书记吴志明解释,西溪南历史上巨贾云集,曾有“歙邑首富”之称。

  两相合作,一场名为“望山生活”的“复兴实验”随之开启。据了解,“望山生活”是一个由政府、村民和投资者共同组成的平台,旨在重建现代乡村新秩序。由此,西溪南的园林文化遗产、水利文化遗产、建筑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在社会资源的参与下,被系统地摸底、规划、保护和开发。

  正是对水利文化遗产的保护,留住了西溪南的“绿”和“野”。

  雷堨、陇堨、条堨和吕堨4条人工石堰,形成相应的水甽系统,进而与村内的古桥、古树、亭台等构成村落重要的水口景观。水口边上是绵延四公里的枫杨林湿地。

  每年的4月到10月,是湿地最美的时节。成片的枫杨林草木葱茏,绿树成荫。微风拂过,树影婆娑。徽派古建筑的白墙黑瓦与绿水青山相互映衬,勾勒成一幅灵动的美丽画卷。

  “枫杨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有人提议要不要修个栈道、搞个项目,我们啥都没干,就是原生态保护。”汪为之说,现在回过头看,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如果说“守旧”塑造了西溪南的“绿野仙踪”,那么“复兴实验”则用各种创新开启了这个千年古村的现代化之旅。

  俞孔坚和他的团队利用村内闲置的粮库和小学开办了“土人学社”,用以开展国际化乡村设计人才培训。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多批建筑与景观设计专业的员工先后在此游学进行课程设计。

  “诗莉莉·慰颜府”是较早入驻西溪南的民宿之一。它依托明代著名书法家祝枝山外婆家的故居复建。“在保护基地内老建筑的基础上,穿插提炼徽派建筑意蕴的新徽居,不简单造作仿古,营造两代徽居新旧对比的妙趣空间,保留古代空间韵味,且符合现代功能的使用体验”。诗莉莉民宿负责人说。

  2015年就来到西溪南的赵斌和张建玲夫妇,在投建溪香花园民宿的同时,还承包了周边30余亩农地。他们带着农户一起种植各种粗粮,根据不同时节手工制作出各类应景的传统美食、民俗产品。在2023年安徽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上,溪香花园“民宿+农创手作”的发展模式作为农文旅结合的一项创意经验受到肯定和点赞。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汪为之说,西溪南借助文旅流量,从全国引入了各类外来人才,他们把不同的审美、资源、创意带入乡村,快速推动了西溪南的复兴,一个当代的全域旅游乡村已见雏形。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西溪南村已累计吸引来自北上广深等地创新创意人才近百人,打造了研学基地、设计师交流中心等多种业态,建成各类民宿60余家,吸纳当地创业、就业400多人,年旅游总产值超4000万元。

  需要强调的是,西溪南在推进“复兴实验”的同时,并没有把可开发资源一股脑的全部投向市场,而是在来自全国的各类投资中保持了克制与冷静。

  “吸引的社会投资,必须侧重于古建筑古民居的重新开发利用。”吴志明说,不认同这一理念的社会投资很难进入西溪南。目前,村内发起的古民居保护利用项目有36个,吸引社会投资达2.6亿元。

  此外,西溪南还成立了村级乡村运营公司,将村内的闲置古建筑统一进行市场化运营。汪为之说,这样既保障了全村整体开发的规划秩序,也为西溪南未来的发展留出了“后手牌”。


来源:新华网

文/新华网记者 黄浩